自信就是相信自己。自信就是不自卑、不氣餒、不畏懼困難、千方百計完成領導交辦的工作任務。
在企業,作為一名員工,我們一定要樹立健康的自信心。自信心源于對工作任務的實踐、學習、了解直至熟知。作為剛入職的學生,要謙虛謹慎,虛心學習,不能自負清高。只有熟悉工作流程、工作內容,才能融會貫通、得心應手。實踐出經驗,實踐出真知,實踐出效率。謙虛其實是另一種自信。作為資歷深的職工更容易自信,但是自信也不能自負,因為年輕人更有活力、更有創造力、更有想象力、更有革新力。資歷深的職工的自信緣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、新業務、新技術、新思想、新觀念。否則,不學習,只能落伍。我們公司在老板的帶領下,企業文化學習方興未艾。這就是我們企業的文化自信。文化自信是一個企業最難能可貴的東西。這種自信,在三五年、十幾年內,可能看不出它的巨大生命力、感召力、影響力、作用力以及對企業發展長盛不衰的巨大推動力。但是,在三十年、五十年時間內,你再去看它,你就會發現,企業文化是企業存續的靈魂。良好的企業文化能推動企業不斷發展前進、繁榮昌盛,反之,不重視企業文化建設,有些企業十幾年內可能表現為紅紅火火,但是十幾年后,或許會因為某些風險而一夜傾陷。企業文化就好比是一個人的品德,一個家庭的家風,一個民族的核心價值認同。第二是企業的制度自信。企業成立四十多年來,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。怎樣才能使之發揮作用,關鍵是履行制度、遵守制度,發揮制度的能動性。同時,也不能一成不變,要善于學習和革新,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做到制度自信。毋庸置疑,項目負責制、項目承包制等是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,關鍵看我們領導干部是不是誠心、用心、盡心履行自己的職責。例如,前幾年,國家三令五申禁止大吃大喝,但是,從中央到地方,從市里到縣里,多少個文件發下來,還是沒治理好。沒想到,習主席一個中央機關八項規定,逐漸地得到了落實,全國處罰了違規的干部,大吃大喝的歪風硬是沒了蹤影,這是為什么?這就是管理干部治國治企用上真格的。這就是老板倡導的誠心、用心、盡心真正發揮作用了。老板經常講,項目工程不可能不掙錢,就看你管理用心不用心。以胡正祿為首的幾個好項目部為什么能發獎金?就是因為他們靠工地了,用心管了,才出效益了。不信你認真想想,只要上心管理,項目工程肯定出效益。2013年末,為了管理好項目部的各個環節,降低跑冒滴漏,胡正祿經理潛心研究了十幾個表格,用來管控項目部的各個環節的成本支出,2014年3月份開始,胡經理已經開始使用這些表格。從早上勞務人員進場審批到租賃機具的進出工地審批,從機械費的支出審批到舊方木的轉場調運審批等,胡經理都在掌控之中,所有表格都由各工地即時網絡傳輸給胡經理,然后胡經理將審批結果回傳。胡正祿項目部精細、自信的管理流程保證了項目工程利潤的產生。就像老百姓種地,耕耘了、播種了、澆灌了、勞作了,秋收時節能不打糧食嗎?我們有制度自信,我們更要踐行制度。
個人自信也很關鍵。作為企業員工,工作、學習、思想、進步,也要樹立健康良好的自信心,自信源于實踐。成績的取得以及企業發展都是靠有自信心來取得的。凡事做不到親行親為、身體力行不可能有自信;凡事做不到調查研究、改革創新不可能有自信;凡事做不到博學多識、解決問題,不可能有自信;不管什么事做不到誠心用心,就不會創出利潤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倡導黨的執政能力建設,我們每一位管理干部也要加強自身的管理能力建設。什么是管理能力?就是對歷史的認知、對業務的熟悉、對方法的探究、對學術的研究、對實踐的深入。要想做好企業管理這篇大文章,什么人才都不是多余的,聞道有先后,術業有專攻。任何偏廢的觀點都是要不得的,不讀哪些書,不識哪些字。管理能力建設表現為對企業文化的深入學習,對專業知識的深入研究,對新鮮事物的消化吸收,對兄弟單位管理經驗的參考、調研、借鑒,對潛在企業風險的不斷消除,對員工自信心的不斷培育。
人生在世百余年,勤儉持家品為先。
科技興企創大業,力爭一流多奉獻。
二十八字不忘懷,三十三字記心間。
企業文化是旗幟,爭先創優學模范。
群眾路線是幫手,緊靠工地重實踐。
打鐵尚需自身硬,黨員先鋒沖在前。
經理學習胡正祿,嚴細管理落實先。
技術學習王玉倫,聽從調遣像塊磚。
預算學習王仲錫,編號工作聯系單。
洗腳看書精神嘉,別忘學習伊功善。
殿和老總是典范,不服樓高敢登攀。
張店有個好保管,齊悅工地王希國。
博山有個好會計,大家學他王元三。
伊紀和與陳方前,貨比三家鞋磨穿。
文化傳承不遺力,制度落實嚴上嚴。
跟隨老板創大業,三嚴三實是標桿。
莫忘主席詩一句,自強自勉有信念。
會當擊水三千里,自信人生二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