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張白紙上畫著一個黑點,有的人只看到了黑點,就認為沒有什么用處了,這是因為他鉆進了死胡同,將黑點無限擴大化了,全然不覺得周圍還有著大片的白紙。換一種角度,全面的看待整張白紙,就會發現白紙所占的比重和面積其實遠遠大于黑點。
現實中有不少人,遭受了一次挫折和失敗后,就懷疑自己的能力,在內心深出得出“我不行”、“我不是這塊料”、“我這輩子完了”的結論。其實,任何人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條件下,只要具有樂觀主義的精神,而跳出那郁悶、苦惱的圈子。不管在多么困難、多么不利的困境中,用最短的時間,讓自己迅速地去尋找到一大堆擺脫困境的辦法,然后篩選出最佳方案。運用這種思維方式本身就是一種享受、一種勝利,所以只要能對生活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——什么困苦艱難都會闖過去的。(黑暗過去就是明天——陽光明媚。)
記住不管是誰不管困境多難,千萬不要走進死胡同,一定要換個角度來分析,從圈子外來看待問題。視野開闊了,問題反而變得不那么嚴重了。有一個笑話說,雞跟牛發牢騷:“人讓我們多下蛋,自己卻計劃生育,太不公平了?!迸Uf:“你那點委屈算什么,那么多人吃我的奶,誰管我叫過媽?”
碰到一次倒霉的事就認為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,出了一次差錯就認為自己是一個粗心的人,不能干大事的人,這些都是典型的“黑點思維”。其實,當你抱怨買不到合適的鞋的時候,有人還沒有腳呢!——你并不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。(別人擁有的,你不必羨慕;只要努力——你也會擁有。自己擁有的,你不必炫耀,因為別人也在努力,也會擁有。)
點評:人要注意任何時候都要看到光明的一面,多么困苦的環境都會通過改變思維方式去努力尋找擺脫困境的辦法,人間什么奇跡都是通過艱苦創造而實現的。
只看自己擁有的,不看自己沒有的
在臺灣,黃美廉的名字家喻戶曉。她出生時因為一些意外而罹患了腦癱,在六歲之前全身的運動神經受到傷害,口水常常不停地向外流,而且也失去了發聲講話的能力。在旁人的眼里,她就像是一個怪物。但黃美廉沒有讓這些外在的痛苦擊敗她的精神,小學二年級時,在老師馬怡江的啟發下,她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,確立了當一位畫家的志向。中學畢業后,黃美廉進入洛杉磯學院和加州州立大學研讀藝術。在付出比常人十倍百倍的努力之后,黃美廉最終獲得加州大學藝術博士學位,而她的畫展也轟動了世界。
在一次演講會上,一個中學生問她:“黃博士,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,請問你怎么看你自己?你難道從來都沒有過怨恨嗎?”
在場的很多人都責怪這個學生提出了這么不敬的問題,擔心黃美廉難堪和受不了。出乎眾人意料的是,不能說話的黃美廉嫣然一笑,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地寫下了這么幾行字:“①我好可愛?、谖业耐群荛L很美?、郯职謰寢屇敲磹畚遥、芪視嫯?,我會寫稿?、菸矣幸恢豢蓯鄣呢垼、奚系圻@么愛我?、哌€有……”
最后,她以一句話作結論:“我只看我所有的,不看我所沒有的!”掌聲在學生中經久不息。
點評:我們很多人感到自己不幸福、不快樂,是因為我們只看自己沒有的,不看自己擁有的,所以,越看、越比較,越覺得自己不幸福。人的一生不可能得到他所想要的一切。誰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?知道自己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;誰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?不知道自己幸福的人就是最不幸的人。